2006年,《色戒》開拍。
劇組為梁朝偉準備了替身演員,但梁朝偉選擇拒絕。
梁朝偉之所以選擇拒絕,是因為他心中有執念——
當年在拍攝《春光乍泄》時,面對鏡頭,張國榮表現地自然流暢,梁朝偉卻分外扭捏。
最後導演只好選擇長鏡頭以及通過剪輯製作出效果。
在拍《色戒》時,梁朝偉堅持親自出演,「為藝術獻身」。
電影中的那三段「重頭戲」,李安拍了七天七夜。
清場,現場只留下梁朝偉、湯唯、導演和一位攝影師。
拍攝了很多次,好不容易拍到導演想要的鏡頭。
當李安喊「哢」的一瞬,梁朝偉和湯唯抱頭痛哭。
他們為此,付出了太多。
《色戒》公映後,梁朝偉和劉嘉玲一起去看電影。
電影還沒放完,劉嘉玲鐵青著臉走了出來。
有記者圍住劉嘉玲追問,怎麼看待梁朝偉在電影中的表現?
劉嘉玲回答一句:他是一個演員,這是他的工作。
而在拍完《色戒》後,梁朝偉大病一場,他一直休養了一年多,才恢復過來。
假作真時真亦假。
就像劉嘉玲說的, 他是一個演員。
對于演員來說,只有「假戲真做」,將自己融入到出演的人物靈魂中去,才能創造經典。
娛樂圈中,那些「假戲真做」的演員們,後來怎樣了呢?
何寶生:從「最帥林平之」到出家為僧
有人說,如果他不出家,現在至少是天皇巨星的級別。
他是娛樂圈中一個與眾不同的存在:
他的父親白手起家,一直做到寶生銀行老闆,身價高達300億;
他的母親是「玄學」人士,從佛經到堪輿,樣樣精通。
他是家中獨子,就算什麼都不做,也會有百億身家。
但是,留學歸來的他並沒有接受父母安排,接掌家業,而是「誤入」娛樂圈。
原本父母托人,希望他能在表演中變得開朗一些,沒想到,這卻成了他進入演藝圈的契機。
在電影《午夜太陽》中,即使是一個龍套,面對吳鎮宇和郭富城兩大男神,他依舊很出彩。何寶生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呂頌賢版《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
據說,在出演「林平之」之前,何寶生前去拜訪金庸。
結果金庸閉門不見。
有人說,或許金庸害怕何寶生會「入戲太深」。
畢竟,林平之與何寶生有太多相似——
都是青年才俊,一個是福威鏢局少當家,一個是身價百億的公子哥。
果然,在拍攝《笑傲江湖》時,何寶生「假戲真做」:
他始終不明白林平之的人生為何會變成最後那樣。
于是,他拉著「令狐沖」的扮演者呂頌賢四處拜訪高僧,尋求人生真諦。
經過高僧開示,原本就有慧根的何寶生一下子開悟。
雨住雲開,天地清朗。一朝悟道,靈台清明。
而陪他一起的呂頌賢,也差點陷進去:從那時起他一直吃素,一直到如今。
富家公子哥出身,何寶生終于在光影流轉中看破了那些掌聲和光環的虛幻。
人生本就是一場戲,怎麼樣算真做?怎麼樣又算假做?
或許,何寶生過出了林平之的另一種可能。
只是,如果沒有出家,他真的能遠超劉德華等人,成為巨星嗎?
歐陽奮強:從「最俊賈寶玉」到轉型做導演
有一次,歐陽奮強和朋友一起參加飯局。
在宴會上,一位富商認出了歐陽奮強,只是看他面色滄桑,穿著樸素,富商調侃:
「20多年過去了,這麼些年,除了賈寶玉,你就沒有演過其他像樣的角色了吧?」
歐陽奮強靦腆一笑,朋友卻站出來說了一句話,富商登時羞愧難當。
在我們記憶中,很多角色是只屬于那一個演員的,翻拍就是「毀經典」。
而對演員來說,一輩子能演好一個角色,其實是一種幸福。
當年,四大名著中,《紅樓夢》開拍很晚,因為當時領導認為 「能扮演賈寶玉的人,還沒出生呢」!
王扶林導演堅持要拍《紅樓夢》的時候,又遇到了挫折——
原本飾演賈寶玉的男演員突然「發力」,他不僅開始「躥個兒」,而且臉上開始冒豆豆。
一臉青春痘,這哪裡還像賈寶玉?
正在導演發愁時,飾演王熙鳳的鄧婕給他推薦了歐陽奮強。
說來也巧,歐陽奮強長了一張「娃娃臉」,這樣的相貌,在娛樂圈中很難出頭。
當年有人稱吳京如果能火,那也要等到他40歲之後。
因為吳京也是一張娃娃臉,只有等到40歲,臉上有了滄桑,才有了「硬漢」的味道。
因為「娃娃臉」接不到戲的歐陽奮強很苦悶,他甚至差點推掉了導演的邀約。
好在他去了,導演跟他交流一番,非常開心:就你了!
你看,有時候你的劣勢其實是另一個角度上無可替代的優勢。
歐陽奮強成了最後一個進組的演員,他將書上那個「混世魔王」賈寶玉演活了。
如今回憶起來,他還是「最經典的賈寶玉」。
拍完《紅樓夢》之後,歐陽奮強又面臨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
而且因為他的「入戲太深」,把一個角色演活就意味著戲路變窄。
就像賈寶玉面對著家族巨變,最後選擇出家一樣,在事業陷入瓶頸的時候,歐陽奮強選擇轉型,做了一個導演。
他拍了很多影視劇,拿了很多大獎,只是因為生性低調,反而沒有太多人知道。
在飯桌上,面對富商嘲諷時,歐陽奮強只是笑笑,旁邊的朋友卻站出來:
「人家早就轉行了,現在可是國內有名的大導演了,他導了40多部影視劇,五一工程,飛天,金鷹全都拿過。」
聽完這話,富商趕緊端起酒杯:「對不住,對不住,是我眼拙了。」
歐陽奮強低調回答:「你還認出了我是賈寶玉,這些年我的確沒演過更好的角色……」
即使到了戲外,他還保留了賈寶玉的溫文爾雅。
孔子說:恭則不侮。
這樣的人,沒有人可以侮辱到他。
遊本昌:他終于活成了「濟公」
很久之前,郭德綱在《今夜有戲》裡採訪過一個戲路很窄的演員。
他一輩子隻演了一個角色。
但這個角色,卻讓人牢記一輩子。
他就是遊本昌,他演的角色叫「濟公」。
在遊本昌面前,郭德綱很少見地沒有插科打諢。
郭德綱很謙虛地問:
「我也很喜歡濟公,我也想演濟公,但您看我這麼胖,哪兒像濟公啊,您說我演得了濟公嗎?」
遊本昌聽到這個問題後,哈哈大笑:
「濟公不一定非得是我這樣的,我要是教,就教一個跟我不一樣的濟公,你這樣就行。」
最後,老先生總結了一句: 「所以我說啊,菩薩是無相的。」
這句話,不僅讓節目中的郭德綱點頭稱讚,也讓電視前的我們很受震動。
有人說,感覺電視裡的那個老人,就是「濟公」本身了。
遊本昌將濟公演活了,現在一聽到「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這樣熟悉的曲調,
我們腦海中,就總能浮現出那一個落拓不羈,但雲遊行俠的濟公。
在《濟公》中,遊本昌最讓人震撼的,是一張臉上演出兩種表情:
一半臉哭,一半臉笑,不見淚痕,卻盡現半生滄桑,雖然在笑,卻難掩底色蒼涼。
演技封神。
演完《濟公》之後,遊本昌紅了。
但他沒有像很多演員那樣,繼續抓緊拍續集。
他選擇冷靜下來,對于生搬硬湊的劇本,他決不肯接,因此也得罪了很多人。
後來,遊本昌籌拍了電視劇《了凡先生》,這樣的劇,註定了不會有很高的收視率。
果然,遊本昌虧得一塌糊塗。
有人笑他:真傻,非要自己拍什麼劇,趁著濟公火的時候多拍幾部把錢賺了不好嗎?
對于別人的嘲諷,遊本昌從未放在心裡。
後來,他又排練了話劇《弘一法師》。
剛開始,這部話劇並沒有人欣賞,每一次演出都是虧損,遊本昌甚至賣房堅持演出。
直到三年後,《弘一法師》成了經典話劇,演出場次越來越多,甚至火到了國外。
有人說,「假戲真做」的遊本昌把自己活成了濟公。
人品封神。
結語
有時候,「假戲真做」是一種態度,但因為這種態度,才能創造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