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華曾這樣評價許冠文,說他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人物,他在影壇的成就不低于李小龍。
他更是一個比周星馳還要偉大的第一代喜劇之王,因為他的出現,讓原本難登大雅之堂的喜劇片,開始大放異彩。
在銀幕上他的表情總是很嚴肅,但他越是這樣,觀眾們就笑得越厲害,許冠文也因此有了「冷面笑匠」的稱號。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許冠文的嚴肅並不是為了喜劇效果,作為香港喜劇之王的他,其實是一個苦出身。
1942年許冠文在廣東番(pan)禺出生,家中兄弟四人他是老大。許家父母給四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冠文、冠武、冠英、冠傑,其寓意便是文武雙全、英雄豪傑。
在許冠文8歲時,許氏父母帶著全家人一起移居香港。在一個沒水沒電的木屋區落腳,家裡生活十分困難,經常吃不飽飯。為減輕父母負擔,許冠文便在讀書之餘做兼職賺外快。
因為英語學得比較好,他還在夜校兼職做英語教師,為自己掙到了念大學的費用。之後更是因為優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在大學期間擔任了學生會會長和辯論隊隊長,甚至還主持過香港電視臺學生辯論的節目,可以說已經有了一定的舞臺經驗。
而此時的香港,正是影視行業蓬勃發展的時候,大量優秀人才紛紛湧入,許氏兄弟也不例外。1971年許冠文進入邵氏影業,和弟弟許冠傑一起主持了綜藝節目《雙星報喜》。
憑藉其獨有的主持風格,這檔節目受到觀眾的熱烈好評。還創下了當年香港電視最高收視紀錄,成為風靡一時的黃金檔節目。
俗話說所有的好運,都是你日積月累的努力。許冠文的付出也終有回報,好運如期而至。當時的他正好趕上了大導演李翰祥重回邵氏影業,李導籌備拍攝一部名為《大軍閥》的電影。
因看中了許冠文超高的人氣,便決定邀請他出演這部電影。雖然許冠文沒有學過任何表演,但是憑藉過人的表演天賦。
他將智勇雙全的土匪頭目龐大虎這個討巧的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影片也成了當年三大賣座電影之一,僅次于李小龍的《精武門》。
李翰祥對許冠文很是欣賞,兩人經常在拍戲之餘討論電影方面的知識。許冠文學會了不少影視製作的相關經驗,對電影有了更深的瞭解,這也為他日後的導演之路埋下伏筆。
在這之後兩人多次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的精品佳作。比如《聲色犬馬》《一樂也》等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1973年許冠文不滿足于現狀,打算將編劇、導演、演員三個職位全部扛在肩上,成為創作型電影人,寫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劇本《鬼馬雙星》。他找到老闆邵逸夫,提出要合資拍攝電影並且希望能平分利潤。
一向獨斷專行的邵逸夫根本沒瞧上他的劇本,甚至覺得他的要求十分可笑,便將他拒之門外。但在邵氏碰了一鼻子灰的許冠文並不甘心,因為他覺得《雙星報喜》是一個很好的劇本,拍成電影后必能票房大賣。
正琢磨如何找到一個合作者的許冠文,得知弟弟許冠傑所在的嘉禾影業,正大力扶持新人上位。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嘉禾的老闆鄒文懷,沒想到兩人一見如故。
鄒文懷不僅答應了他的所有要求,還幫助許氏兄弟創辦了電影公司。于是許冠文便離開邵氏,選擇了嘉禾。
1974年《鬼馬雙星》在嘉禾的投拍製作下隆重上映,猶如一匹黑馬憑藉高達625萬港幣的超高票房,力壓李小龍的電影。並將邵氏同期推出的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殺得片甲不留,用事實打臉了邵逸夫,恐怕當年的邵氏能哭暈在廁所。
魚嘴一張,好事成雙。《鬼馬雙星》取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許氏兄弟也在嘉禾的支持下成立了電影公司。在1976年拍攝了公司的首部作品,一部名為《半斤八兩》的電影,在後來成為了香港喜劇電影的經典之作。
兄弟四人分工明確,大哥編、導、演三合一 身兼數職,許冠傑能唱能演,許冠英則是影片中的搞笑擔當,許冠武負責幕後的輔助工作。這部電影上映後不僅票房大賣,還橫掃國際電影市場,讓許氏兄弟的公司在影視界站穩了腳跟。
之後許冠文的電影事業發展迅速,才華橫溢的他接連自導自演了很多部影片,其驚人的票房成績一次又一次打臉邵氏。
但與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不同,許冠文的喜劇一般都是從社會生活取材。這或許與他以往豐富的社會底層生活經驗有關,所以他很容易從香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提取笑料,觀眾看完後感覺非常的接地氣。
例如《半斤八兩》裡他飾演的摳門社長,對員工資本主義的剝削,一隻雞隻給員工吃雞爪,自己啃著大雞腿還問他們好不好吃。他用詼諧搞笑的情節,來反映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人民的無奈與困苦。
除此之外,他的影片中還有不少引人深思的臺詞,對當時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此後幾年許冠文如同開掛一般,推出的電影《天才與白癡》、《賣身契》和《摩登保鏢》皆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並三度刷新票房紀錄,成為當時的票房保證。許冠文更是憑藉《摩登保鏢》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成為香港首位影帝。可以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影視界,是許氏兄弟的天下。
直到九十年代,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喜劇片崛起,許氏喜劇才逐漸沒落。
在電影《豪門夜宴》中周星馳和許冠文有一場搶雞頭的對手戲,被網友笑稱新老喜劇之王的交接儀式只用了三分鐘。
在這之後許冠文退居幕後,很少再出演電影。不過他並沒有放棄電影創作,仍堅持寫劇本。但精益求精的他,始終沒有寫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來,被推翻的劇本不下十個,由此可見他對電影創作的認真。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可以看到他導演的電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