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然只是塊彈丸之地,但在上世紀70到90年代,影視劇產量卻多到驚人。
最誇張的時候,這片土地每年有200餘部電影問世,電視劇更是數不勝數,這項成績堪稱「空前絕後」。
在香港影視的輝煌時期,有很多被大家誤以為是香港人的內地演員,他們個個演技精湛,撐起了「東方好萊塢」的半邊天。
一、「氣場大佬」于榮光:北京人
在諸多香港功夫片中,于榮光被譽為「氣場大佬」和「反派之王」,可見實力相當不俗。
因此,他經常被誤以為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1958年,于榮光出生于北京,其父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鳴魁。
孩提時期,他便在父親的苦心栽培下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武術和舞臺功底都相當紮實。
11歲那年,于榮光已經在北京市風雷京劇團做武生,妥妥的一棵京劇好苗子。
1982年,在看了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後,于榮光自此萌生了當功夫明星的夢想。
從那以後,他暗自發力,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演員培訓班,最後卻因文化課不過關被刷了下來。
同年,徐小明正在為功夫片《木棉袈裟》挑選演員,機緣巧合下相中了既有著深厚武術功底,又長得高大俊朗的于榮光。
該片中,于榮光扮演頭號反派「祁天遠」一角,獻出電影處女作的同時,也成功打入了香港影視圈。
從此後,于榮光片約不斷,陸續出演了《血淚情仇》、《古今大戰秦俑情》等電影,但大多扮演一些戲份不多的配角。
直到1993年,于榮光與當紅花旦林青霞合作,聯合出演了武俠片《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這才開始被影迷所熟知。
到了1995年李連杰主演的《給爸爸的信》一片,于榮光扮演的黑幫老大「甫光」一角,片中的他功夫高強且氣場強大,就連鄒兆龍、盧惠光等功夫巨星都是他的小弟。
他那句 「幾百塊,你玩什麼命呀」,至今仍被影迷們津津樂道。
除此之外,于榮光還參演了《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聯手警探》、《阮氏三雄》、《國產淩淩漆》等數十部著名港片。
在香港拍戲之餘,他也不斷借著各種機會,將燈光、場記、攝影等都學了個遍,還通過函授學習了北影戲劇影視文學、導演攝像等方面的專業內容。
千禧年之後,隨著內地影視崛起,于榮光也隨之回到內地發展。
在演藝圈打拼多年,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對執導電影也有了更深的領悟。
此後,于榮光執導和監製了《狼毒花》、《木府風雲》、《舞樂傳奇》等影視劇,並獲得了全國優秀電視劇、藝德風尚演員、金鷹最佳男演員等多個獎項。
而他在新版《三國演義》中扮演的「關羽」一角,多數影迷認為可與陸樹銘的版本一較高下。
現實生活中,從藝多年的于榮光已經是個幕後老闆,但他非常低調,從未讓家人在媒體前露過臉。其妻子是圈外人,夫妻倆育有一個兒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二、「千年老二」林雪:天津人
對于很多觀眾來說,林雪這個名字同樣很陌生。
但說到《槍火》的「殺手阿肥」、《鐘無豔》中的「娘娘腔丞相」、《暗戰2》中賭盡人生的「談判專家」等經典角色,相信都耳熟能詳了。
正因為林雪出演了許許多多老港片,因此他經常被誤以為是香港本土人。
1964年,林雪出生于天津,家境十分優渥。
也正因為如此,他從小就很頑皮,根本無心念書。
1978年,由于家道中落,林雪一家搬到香港謀求發展,自此在木屋區定居下來。
那年,他已經15歲,從一個富家公子哥變成貧困戶之子,切實體會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為了生活,他曾做過流水線工人、木匠學徒,搬運工等工作,嘗遍了人情冷暖。
萬般迷茫之際,林雪將他引上演藝生涯的貴人,他便是林正英。
彼時,林正英正在嘉禾效力,看著林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邊介紹他去做場務。
也是從那時候起,林雪成了真正的「便當王」,為無數明星大腕都派發過便當。
那年,周星馳正在籌拍《喜劇之王》,便邀請他出演在劇組臥底的員警,但他不願意再本色出演,便將這個角色給了吳孟達。
在劇組打雜很長一段時間後,林雪便不再滿足于現狀,于是他向導演杜琪峰請求,希望能夠演戲。
有夢想的人比比皆是,杜琪峰又豈會輕易提拔一個要長相沒長相,要背景沒背景的胖子呢?
結果很悲催,林雪被嗆了無數次之後,這終于打動了杜琪峰,讓他在電影《暗花》中扮演一個連對白都沒有的小角色。
兜兜轉轉間來到1992年,林雪出演了樊少皇主演的暴力動作片《力王》,片中扮演一個監犯。
為了演戲,林雪數年來始終不氣不餒,獲得了很多不起眼的小角色,演技也日趨成熟。
這時候,杜琪峰也看中了他的持之以恆,便嘗試著讓他在《槍火》一片中扮演重要角色。
憑藉「殺手阿肥」一角,林雪被提名臺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從此一炮而紅。
後來的演藝生涯中,林雪再接再厲,出演了《再見阿郎》、《孤男寡女》、《黑白江湖》等數十部口碑上乘的佳作。
自上世紀90年代末之後,香港影視開始走下坡路,很多香港藝人一度陷入無戲可拍的境地。
而此時,演技精湛的林雪,每年還能輸出幾部甚至是十幾部影視作品,被譽為「最會演戲的胖子」。
如今,林雪已經57歲了,但他仍活躍在影視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甘草演員」。
二、「斯文敗類」王霄:上海人
王霄曾在華仔主演的很多電影中扮演奸角,因此被戲稱為「劉德華的死對頭」。
除此之外,因為他長得很斯文帥氣又總是扮演反派,因此又被影迷朋友們冠以「斯文敗類」之稱。
與上述兩位一樣,王霄也難逃被誤認為是香港人的命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演技太炸裂。
1962年,王霄出生于上海,父親王帆是我國的第一代飛行員,母親則是上海歌舞團的演員。
23歲時,文藝兵出身的他,向《北京故事》的導演毛遂自薦,獲得了擔綱主演的機會。
該片雖然沒在內地掀起太大的水花,在國外上映後卻火得一塌糊塗,還一舉獲得了4項奧斯卡提名。
這年,王霄接到了嘉禾的邀約,請他前往香港發展。
為了淘金,王霄欣然前往,並開始學習饒舌的粵語,與當地文化融為一體。
在香港十餘年的時間裡,王霄參演了《我在黑社會的日子裡》、《飆城》、《至尊無上之永霸天下》等30餘部電影,多數時候都在扮演反派角色。
而他給內地觀眾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鼠膽龍威》中的「醫生」一角。
而他的那句「人一定要靠自己」,至今仍被無數影迷列為人生勵志格言。
到了90年代中期,為了實現導演夢,王霄放棄了如日中天的演藝事業,隻身一人到美國進修。
1999年,學成的他,執導了電影《六弦琴殺手》,次年又自編自導自演了電視劇《情證》。
可歎的是,那時他已經被查出患上了肝癌。
深知命不久矣,他一邊緊鑼密鼓地編寫劇本,一邊保守治療。
2004年,他正在積極籌拍《紅色代碼》、《暗線》等作品,身體卻已經支撐不下去。
同年,42歲的王霄因病去世,只留下諸多經典螢幕形象流傳不衰。
四、「千面如來」劉洵:北京人
讓人誤會最深的,應該莫過于劉洵老前輩了。
20餘年的演藝生演中,劉洵累計出演了50餘部香港影片,而且角色差異非常大。
有影迷曾如此評價他的演技: 演好人能成佛,演壞人能成魔!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劉洵自6歲開始學習京劇,是出自科班的學生,舞臺功底相當紮實。
更誇張的是,他14歲便獲得了到國外演出的機會,19歲便深得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賞識,從此當上了一名老師。
任教20餘年,就他在京劇領域的成就而言,名利豐收根本不是問題。
但他就是看不慣學院的官僚之風,便決定到「東方之珠」開闢新天地。
到香港那年,劉洵已經年過不惑,紮根下來後仍以教京劇為主,羅家英等當紅演員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1986年,徐克正在籌拍電影《刀馬旦》,因為此中與大量的京劇戲份,便極力邀請這位叱吒梨園的大師。
該片中,劉洵雖然只在舞臺上「曇花一現」,卻被徐克發掘了這塊演戲的「瑰寶」,決定遊說他走演藝道路。
這年,劉洵已經47歲,早過了演戲的黃金年齡段。
此後的時光裡,劉洵成了徐克的「御用配角」,面對每一次角色挑戰,他總能做到遊刃有餘。
有如在《倩女幽魂》系列中,扮演反派時,他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普渡慈航」,索命梵音攝人心魄;扮演正派時,他又成了普度眾生的「白雲禪師」。
《新龍門客棧》中,他是演技能淩駕于影帝梁家輝之上的「大太監」,一個笑容便能讓人不寒而慄;到了《黃飛鴻》系列中,又成了幽默正氣的「黃麒英」。
當然,還有《九品芝麻官》中和周星馳對粗口的「李蓮英」、《太極張三豐》中的搞笑擔當「覺遠師傅」、《青蛇》中的「木魚老僧」、《一代宗師》中的「先生瑞」……
令影迷感到遺憾的是,如此一位能做到「人戲合一」的老戲骨,演藝生涯中只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21年4月,老戲骨劉洵終于迎來了他的高光時刻,被香港演藝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當屬實至名歸。
還想瞭解哪些老戲骨的故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與您一起暢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