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片的造星神話:王晶25歲成為話事人,賭鬼兒子周潤發終成賭神!

香港電影懷舊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准理娛君!

對于「賭片」這個概念,大多數人腦中浮現出的名字,導演是王晶,演員一般就是周潤發與周星馳。

這三人也是賭片熱的最大受益者,直接讓王晶脫離導二代的名頭超越父親成為最賣座的導演之一,周星馳成功上位一線,而周潤發作為既非諧星又非打星的普通演員,成為一代電影巨星。

香港八九十年代有「雙週一成」的說法,指的是成龍、周潤發、周星馳,三大電影票房怪獸,幾乎完全霸佔每年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位。「雙周」雙雙在賭片發光發熱,造星能力驚人。#影視雜談#

1、王晶:25歲命定的香港賭片話事人

許多同學看過的第一部賭片可能是1989年王晶導演,周潤發主演的《賭神》。

但香港賭片早在1972年就已經出現。張曾澤導演的《吉祥賭坊》,主題是勸人戒賭,自然吸引力很小。

像《賭神》一樣較多描繪和崇拜換牌、聽骰子聲音推測點數等賭技的電影中最早的是1976年,著名導演程小東的父親程剛導演的《賭王大騙局》,這才真正讓賭片進入公眾視野。

然而賭片的票房卻一直平平,反而是1980年,TVB王牌監製王天林推出的電視劇《千王之王》和《千王群英會》反響極好。

而這兩部電視劇的編劇,正是王天林當時年僅25歲的兒子,雖然髮際線有些著急但還沒有吃胖,尚且算是個瓜子臉少年的王晶……

王晶大受鼓舞,1981年執導的《千王鬥千霸》,編劇的《千門八將》,再次獲得不錯的反響。26歲的王晶靠著自己的創意頭腦和父親的保駕護航,成功上位。

然而香港影市的低質量跟風痼疾發作下,80年代的賭片良莠不齊,再無驚世之作,影市吸金主流被成龍的笑鬧動作片佔據。

直到1988年,澳門的三次元「賭聖」,曾與賭王何鴻燊平起平坐的葉漢,幹了一件震驚賭界的大事:想出了「公海賭博」這個新玩法,葉漢租了一艘客輪「東方公主號」,開始帶客人出公海賭博,形式過于新鮮刺激,客人絡繹不絕。

何鴻燊也只能被迫模仿,博彩業迎來了一個新的增長點。而且葉漢本人,就是江湖傳聞有「特異功能」,能聽聲辨骰子點數的神人。王晶聽了新聞如獲至寶,開啟了其拍攝全新系列賭片《賭神》的生涯。

最終第一部《賭神》拿下1989年本港票房年冠,高達3629.4萬港幣。

但是那時香港影市是叢林模式,可沒有那麼多版權上的忌諱,劉鎮偉和元奎導演看到高票房後立即開拍《賭聖》,1990年8月上映,海報更是直接抄襲《賭神》。

王晶決心開啟《賭神》宇宙,自己的第二部卻晚了一步,1990年12月,《賭俠》把賭神周潤發的徒弟陳刀仔劉德華變成主角,撿了現成的8月剛剛在《賭聖》聲名大噪的周星馳,設定反過來抄襲《賭聖》,回敬劉鎮偉一杯。

王晶這樣的創作意識這也是他在香港跟風成性的影市中如魚得水的原因之一。

他本人也經常在賭片中客串,在《賭神》差點被周潤發剪掉關鍵部位。

90年代的王晶已經吃成了肥佬,再也不是當初的瓜子臉少年,為影片平添一分喜劇氣息。

然而火了《賭神》、《賭聖》、《賭俠》之後,什麼貨色就都會進來想分一杯羹,于是《賭王》《賭魔》等等三無山寨爛片立即冒出,就差沒搞出一部《賭鬼》、《賭仙》了。

精明如王晶也只能吃啞巴虧,眼睜睜看著觀眾熱情衰減,1994年自己推出正宗《賭神》續集,依然斬獲年度票房冠軍,但已是賭片最後的巔峰。

後來又推出《賭神3》、《賭俠1999》、《千王之王2000》也都難以複製之前的成功。時間來到2014年,王晶再找周潤發拍《澳門風雲》,隔夜飯的味道已經太重,票房收得5.2億人民幣,也只是榨幹最後的情懷價值。

2、賭片的造星神話,貧窮賭鬼兒子周潤發終成「賭神」

其實周潤發出道以來第一次出演的賭片,就是在1981年,杜琪峰導演,王晶父親王天林監製,王晶編劇的電視劇《千王英雄會》時,還在給謝賢做配,高光時刻自然都是謝賢的。

這時候的謝賢或許做夢也不會想到,8年之後那個在螢幕與自己賭輸到底褲都沒的小子,會成為紅遍亞洲的「賭神」。

其實他也並不是天生就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周潤發幼時家境貧苦,出身香港南丫島圍村家庭,父親是個賭鬼,總是輸光薪水,因此周潤發從小就厭惡賭博。

簽約無線以後也沒什麼選片自主權。而當1989年得到葉漢公海賭博的靈感的王晶找到周潤發出演「賭片」,這時候的周潤發已經因為《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從「票房毒藥」的詛咒中翻身,但距離「票房靈藥」還有不不小的距離。

周潤發答應了王晶的邀請,是因為患難的交情。因為在1986年《英雄本色》前,周潤發主演許多小製作電影全部撲街,他的「票房毒藥」之稱正是由此而來。

但是王晶卻毫不在意,邀請他出演自己編劇的電影《原振俠與衛斯理》,搭檔張曼玉。而《賭神》上映後的變態級高票房才真正奠定了周潤發在華語影壇的地位,票房上才和成龍平起平坐。

3、賭片,周星馳黃金時代的敲門磚

1962年生的周星馳比1955年生的周潤發年輕8歲,因而在1980年,周潤發已經拍出《上海灘》,周星馳還是個剛剛簽約麗的電視臺的萌新。但依靠賭片,直接彌合了他們之間由于年齡造成的差距。

1989年34歲的周潤發因為《賭神》得到了金像獎影帝提名,當年票房榜一位。1990年,28歲的周星馳的《賭聖》的票房甚至更強一籌,《賭聖》收4132萬港元,打破了香港地區的票房紀錄,同樣讓周星馳提名了金像獎影帝。

更加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同年的《賭俠》上映,周星馳繼續飾演阿星,與「賭俠」刀仔劉德華的演師兄弟,竟也收得4042萬港元。

《賭俠》雖然作為雙男主片,當時劉德華比周星馳紅幾倍,尤其是對于臺灣市場而言,周星馳是沒有多少人認識的小明星,劉德華是無人不知的歌星。

當時的臺灣是港片票倉,為了在臺灣大賣,臺灣資方要求王晶必須請劉德華來,否則拒絕投資。但周星馳卻比更有人氣的劉德華更為出彩,表現十分搶鏡。

《賭俠》中周星馳與劉德華親密互動,滿滿的基情也是許多影迷津津樂道多年的話題。周星馳的人氣也在這樣的cp互動中飛漲。

周星馳與張敏、周星馳與吳孟達這些周氏喜劇中的多次合作經典搭檔,也都是因為賭片而結緣。

張敏在賭片系列電影中的出場頗有些無限流的味道,《賭神》中作為賭神高進的情人被其馬仔高義推下樓摔死,而在《賭俠》中又變成了長得與周星馳飾演的賭聖的初戀「綺夢」一樣的「夢蘿」,每一部賭片,都少不了她的出現……但看到出品人向華勝時就會明白啦。

吳孟達和周星馳這對黃金搭檔,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合作,是1989年他們雙雙在TVB演電視劇,兩人「合作」武俠劇《蓋世豪俠》,周星馳是主角之一,吳孟達則是周星馳劇中兄弟吳鎮宇的父親,也即是說,吳孟達是周星馳的叔叔……這樣的設定直接主宰了日後他們在電影中合作時的人設,周星馳與吳孟達合作的電影是《賭聖》,「達叔」是「阿星」的三叔。

隨後周星馳繼續出演1991年王晶導演的《賭俠2:上海灘賭聖》,票房繼續沖到3186萬港元,之後又被向氏兄弟的永盛影業簽下,開啟了和王晶量產高票房娛樂片的時代。

王晶和周星馳進入蜜月期,合作的《整蠱專家》、《翹課威龍3》、《鹿鼎記》、《九品芝麻官》等影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都進入香港當年的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位。

同時周星馳從星仔變成星爺,又創造了1992年周星馳年,與成龍、周潤發並稱「雙週一成」,成為香港影市最炙手可熱的票房靈藥。

用戶評論

2023/6/5 4: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