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揭秘香港龍虎武師六十餘年風雲變幻的動作紀錄片 《龍虎武師》,上映多日之後,票房不到100萬人民幣;然後就悄悄的登錄愛奇藝視訊,開始網路播映。
《龍虎武師》的票房成績爛,並不是它質量爛,豆瓣8.3分高過近期所有在映的影片。而且,作為一部有誠意的紀錄片,《龍虎武師》解密了很多經典港片的幕後故事,讓觀眾更加了解動作電影人的偉大。
1991年8月15日上映的古裝武俠電影 《黃飛鴻之壯志淩雲》,是李連杰重回巔峰的翻身之作,更引領了一波強勁的香港新派武俠電影風潮;對李連杰和徐克,以及香港武俠電影,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然而,一些資深的港片影迷也知道,在 拍攝《黃飛鴻》的時候,李連杰受了傷,左腳打著石膏。
所以,最後在碼頭倉庫和鐵布衫嚴振東的 竹梯決戰,除了近景和特寫鏡頭,李連杰需要露臉擺擺造型,其他真正的打戲都是替身完成的。
這批資深港片影迷中,大部分隻知道後來的鬼腳七熊欣欣,擔任李連杰的替身。
事實上,這場戲總共 用了3個替身,分別是熊欣欣、穀軒昭和淩志華;他們輪流上陣,不僅要替李連杰,對手嚴振東(任世官飾演)也要替。
最終,電影中這段 6分多鐘的竹梯決戰,李連杰和任世官,還有熊欣欣、穀軒昭和淩志華三位替身,足足 拍了31天,每天開工16小時。
也因為導演要求高,拍攝難度大、週期長;所以在這個拍攝期間,這三位替身也是互相替換身份的。比如,今天熊欣欣替李連杰,明天可能就替任世官,既要替打的,也要替挨打的。
這樣,幾個替身之間就不會因此產生什麼矛盾。
【熊欣欣】是廣西柳州人,也是全國武術冠軍出身,比李連杰大一歲,卻沒有李連杰那樣出道即巔峰星運。
1984年,熊欣欣第一次拍電影,就是在 《南北少林》中給李連杰做替身,也飾演過一個南少林看門的和尚。後來,得劉家良賞識,到香港加入劉家班。
然而,熊欣欣真正打出名氣,還是跟著徐克拍《黃飛鴻》系列電影;從替身到九宮真人,再到鬼腳七,一步步熬出頭。
【穀軒昭】最早跟過徐小明,後來成為袁家班的主力,和袁祥仁合作比較多。
最早是1988年,穀軒昭就在李連杰自導自演的 《中華英雄》中與之合作;後來《黃飛鴻》、《精武英雄》、《太極張三豐》、《黑俠》、《殺手之王》等片中,還有過多次成功的合作經歷。
【淩志華】是穀軒昭的師弟,最早在1989年拍的 《龍行天下》已經和李連杰有合作,和李連杰合作過4次,包括《精武英雄》、《霍元甲》等經典。
後來和林超賢合作,擔任過《激戰》和《紅海行動》等片的武術指導;可惜在2019年5月27日突然離世。
1991年,徐克從美國請來李連杰,開拍《黃飛鴻》時,是決意要打造一部有思想深度的新派武俠電影。除了劇情故事上有別于過往的《黃飛鴻》電影,黃飛鴻也由此前的老師傅變成了李連杰這樣的年輕宗師,最重要是武打設計上要有重大突破,讓觀眾看到一個全新的銀幕黃飛鴻。
劇情故事徐克自己和團隊搞定,李連杰滿足了他對黃飛鴻所有的想象,最後剩下的只有武打設計了。
在《黃飛鴻》拍攝期間,徐克用了多位武術指導,包括 劉家榮、袁信義、袁祥仁,還有來救場的袁和平。也曾找過洪拳正宗的黃飛鴻傳人劉家良,但他接受不了徐克的超前想象拒絕了。
因為有這幾位武術指導的參與,所以才能讓劉家班的熊欣欣,袁家班的穀軒昭和淩志華,完成一次世紀合作。
最後《黃飛鴻之壯志淩雲》,獲得了 199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動作指導獎,得獎的是劉家榮、袁信義、袁祥仁。
到了1992的《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武術指導換成了 袁和平,他也憑藉本片獲得1993年的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徐克換人的根本原因,就是《黃飛鴻》最後31天拍成的竹梯決戰,都是袁和平一手打造的。
《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最後,李連杰和甄子丹的決戰,也是用竹子;依然能玩出新花樣,依然能得獎,體現的就是袁和平的功力。
當時,《黃飛鴻之壯志淩雲》是一部純正的港片,大陸沒有上映。所以,大陸觀眾最初都是通過盜版影碟看的,在那樣的畫質上,看不出替身的存在。
後來,網路視訊發達了, 《黃飛鴻》這樣的經典好片漸漸有了藍光級的高清資源,有心的觀眾細細欣賞,漸漸就在畫面中發現了熊欣欣等替身的面孔。然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逐幀去辨認,確定了李連杰用替身的事實。
可是,還是無法想象《黃飛鴻》在這段戲中用了3個替身,並且是經常互相輪換替的。也因為熊欣欣替的比較多,包括看到臉的畫面,所以熊欣欣最先曝光。
動作電影充滿不確定的危險,所以明星演員,特別是巨星級演員用替身是很正常的,並不影響他的偉大。
同樣,像熊欣欣這樣的龍虎武師,也以曾經是《黃飛鴻》這樣的經典影片的替身而自豪。